找到相关内容2344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医学引论(1)

     美国(1977)48.923.217.610.3   我们可以看出,人们的生活方式、行为和人类的生活环境,与生物因素一样,同是疾病与死亡的主要危险所在。正是基于这一点,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教授...quot;灭烦恼火,则名寂灭。烦恼灭故,则得受乐。"《本事经》中说:"实极安乐,佛说涅槃。无贪无怨,安隐苦灭。毕竟寂静,究竟清凉。"《大智度论》卷八说:"内乐,涅槃...

    尹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3746364.html
  • “以戒为师”之意旨

    人治”而为“法治”,让大家能 够依于“波罗提木叉”的规范,建立一个共和而清净安乐 的团体,不须要有“人存政举,人亡政息”的危机。 但后代律师...他律性大众威德与同道 规谏的增上力量。然而这对初学者而言,无论如何,总是有欠 妥当的。所以初学者五年内须依止和尚或阿奢黎而住,不宜离 依止而于阿兰若独住(注3)。 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1846591.html
  • 《比丘尼传》研究

    众经要钞》八十八卷,开善寺智藏撰《义府》八十卷,建元寺僧朗注《大涅槃经》七十二卷,宝唱“兼赞其功,纶综终始,缉成部敕”,另天监十四年(西元五一五年),武帝敕安乐寺僧绍撰《华林佛殿经目》,华林园佛殿...宝唱撰述甚丰,凡十余部,三百余卷[2]。此外据《高僧传》[3]卷三《求那昆地传》载,宝唱还曾助扶南僧人僧伽婆罗译出《大阿育王经》、《解脱道论》等。不过,他的贡献还不在译经,而在于对佛典的部别区分和对佛...

    吴季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2046592.html
  • 三论宗主要典籍之评述

    九种因缘而说此经。(3)明部傥多少,叙说般若波罗蜜分为三类:一者两种般若,即共声闻,不共声闻;二者三种般若,即光赞、放光、道行;三者五种般若,即摩诃、金刚、天王问、光赞、仁王般若。(4)辩开合,明示...卷释五百弟子授记品以下六品;第十卷释安乐行品以下六品;第十一卷释随喜功德品以下六品;第十二卷释最后五品。本疏义解恳切,援引颇多,不仅是三论宗的主要著述,也是研究《法华经》不可缺少的文献。  《维摩经义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546712.html
  • 善生经的伦理思想──兼论儒佛伦理思想之异同

    的《中阿含经.善生经》。  至于巴利经典方面,与《长阿含.善生经》相对应的,有《长部》的Si?gālovāda Suttanta,此经最近已有《汉译南传大藏经》的译本,名为《教授尸伽罗越经》。3...行为有罪,不如礼拜“根本”“居家”“福田”三火,说明应供养父母、妻子、宗亲眷属、仆使佣客、沙门、婆罗门,而施予安乐。这可视为《善生经》“礼六方法”的雏型。而大乘经典中如《法华经》也曾记载名为“常不轻”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347036.html
  •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

    于辅仁先生的《唐武宗灭佛原因新探》《烟台师院学报》,1993年第3期。一文,是近年来专文论述这一问题的大作,内容充实,很有深度,但其结论还难令人信服。故而在于先生的启发下,再来谈谈这个问题。   一 ...国家。由此可见,政治问题也是武宗灭佛的重要原因。   至于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前,中国都是“天下太平,百姓安乐寿考”,佛教传入中国后,则是“乱亡相继,运祚不长。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元魏已下,事佛渐谨,年代尤促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4547375.html
  • 玄奘大师与唐太宗及其政治理想探微

    大师的“大唐西域记”,已有多种译 本和研究(注2);他的传记----“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”,也受到学者们的注意(注3)。就以研究他生平的论文来 说,中文... 。其义一也。” 二、敦本弃末,尚仁尚礼……九州四海禀识怀生 ,俱沐恩波,咸遂安乐。此又圣心至化,无假于人, 其义二也。” 三、“至道旁通,深仁远洽……雕蹄鼻敛之俗...

    冉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147443.html
  •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

    结果是: “可崇则情事易显;幽颐则理性难通”[3]。  僧稠的禅法既然那么枝繁叶茂,传灯不歇,盛极一时,贡献甚大;可是他所传的禅法,究竟是怎样的?材料在何处?   p. 75  据我所知的书籍和杂志...相反:自身不净,所受为苦,心实无常,诸法无我。这是佛法对现象世界的认识;这一认识所导致的结论,自然是要修习的人去寻求永久、安乐、自在、清净的解脱法了。这就是早期佛家所公认的教义。  “大般涅槃经”是...

    冉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247539.html
  • 坛经思想的源流

    的原型,而有过补充与修改,这是古人所曾经明白说到的!”[3]此种版本究竟补充与添糅了什么呢?印顺法师进一步考证的结果是:补充了“坛经传宗”,添糅了“南方宗旨”,什么是“坛经传宗”呢?他说:“‘坛经传...自心现妄想量摄受,及自心之故,不生妄想,于自诸趣。摄受非分,自心色相不计著,为安乐一切众生故,   p. 463  生檀波罗蜜,即于彼缘,妄想不生戒,是尸波罗蜜,即彼妄想不生忍,知摄所摄,是羼提波罗蜜...

    李昌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647546.html
  • 吴汝钧著: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(2)

    孤生,必托缘起。意根是因,法尘是缘,所起之心,是所生法。此根尘能所,三相迁动。窃起窃谢,新新生灭,念念不住。(左目右火)烁如电耀,遄疾若奔流。(3)  无明秖是一念痴心。心无形质,但有名字,内外中间,求...即心而是。一切诸法中悉有安乐性。即观心性,名为上定。心性即空即假即中。五行三谛,一切佛法,即心而具。(38)  华严云:心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,是三无差别。当知已心具一切佛法矣。……众生即菩提,不可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5847620.html